金蝙蝠.历程篇: “有工务工,无工务农”

上世纪60年代,当时的“副业”,是由建筑、红木、运输、造船这些组成。当时以农耕经济为主,农业为基础,运输也是为了农业的发展。
我们金蝙蝠的老工匠和老师傅们,大部分是常熟本地人士,他们自带工具到工场,为上海、苏州一带,维修一些老家具。当时的工作条件、工作环境是十分的艰苦,均以手工劳动为主。
当初有一句老话,叫:“有工务工,无工务农”!为什么呢?那个60年代,有时候农忙的时候是一定要回去务农的,一定要满足当时的农业生产。
虽然工作很艰苦、劳动环境很简陋,但是每个人,力争上游,干劲冲天。每一次金蝙蝠老师傅们都能及时完成上海、苏州这一带的旅游商店、文物商店,制作加工红木小件的任务,还有和平饭店等酒店的修理红木家具的任务。
虽艰苦,但老一辈的工匠师傅,为金蝙蝠缔造了牢固根基!



▲上世纪60年代,集体生产队里热火朝天,干劲十足。那个年代激情似火,人人精神面貌向上,是全国人民一条心大团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。

▲上世纪60年代,常熟妇女留着利落的短发,用最传统的方法手工编制绳子。

▲上世纪60年代,常熟的橹作坊。

▲上世纪60年代,常熟的箍桶作坊(又称:圆木作)。

▲上世纪60年代,常熟的篾匠在制作竹篾制品。
